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2025年4月15日,白宮發布聲明,宣布因中國持續採取報復性措施,中國輸美商品現面臨最高245%的關稅,較4月9日宣布的145%進一步提升。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此舉旨在回應中國對美商品加徵125%關稅的行動,並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中國官方背景微信公眾號「牛彈琴」則於4月16日回應,稱245%關稅為「文字遊戲」,僅為145%基礎關稅疊加個別商品原有100%關稅,實質變化有限。
美中貿易戰自2018年開打,2025年進入白熱化階段。4月2日,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中國輸美商品關稅從34%提高至54%,並疊加20%的芬太尼相關關稅。4月8日,白宮進一步將關稅推至145%,引發中國報復。4月12日起,中國對美商品關稅從84%升至125%,並聲明若美方繼續加徵,中方將「不予理會」,顯示雙方談判空間幾近枯竭。白宮發言人Karoline Leavitt強調,川普願與中國達成協議,但「若中國持續報復,對其經濟不利」。
「牛彈琴」文章指出,245%關稅並非全面適用,而是針對特定商品(如高科技產品)疊加既有100%關稅,實際影響範圍有限。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美雙邊貿易額為6500億美元,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已因高關稅失去競爭力。中國強調,進一步關稅戰將損害全球貿易規則,呼籲歐盟等貿易夥伴共同應對美國的「霸凌行為」。這反映中國試圖透過輿論淡化關稅衝擊,同時尋求國際支持。
高關稅引發市場劇烈震盪。4月11日,美國三大股指下跌2.5%-4.3%,全球股市損失2.4兆美元。摩根大通預測,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從40%升至60%。消費者信心也受重創,密西根大學4月調查顯示,美國民眾預期未來12個月通脹率達6.7%,為1981年來最高。關稅推高進口成本,零售與製造業首當其衝,美國農民更因中國報復性關稅面臨出口困境。
美中關稅戰不僅影響雙邊貿易,更重塑全球供應鏈。彭博社分析,145%關稅已使中美商品貿易「幾無可能」,而245%的說法進一步加劇不確定性。美國對電子產品與晶片實施關稅豁免,顯示其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短期難解。中國則加速「技術自立」,2021-2025年十四五計畫投入1.4兆美元於半導體與AI,試圖降低對美技術依賴。雙方僵局若持續,全球貿易恐碎片化,推高通脹與成本。
美中貿易戰的關稅螺旋上升,表面上是數字競賽,實則反映地緣政治與經濟霸權的角力。國際貨幣基金(IMF)2024年報告顯示,全球貿易額因關稅壁壘已縮減3.2%,若245%關稅全面實施,2026年全球GDP可能損失1.5%。美國商務部數據指出,2024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降至2800億美元,但進口成本上升推高國內物價,通脹壓力不容小覷。中國的125%報復關稅則重創美國農業,2024年對華農產品出口下降18%。
從財經視角看,關稅戰對投資市場的影響深遠。分析師預測,2025年供應鏈重組將使科技與製造業成本上升12%,企業需尋求東南亞或墨西哥等替代供應鏈。投資者可關注受惠於在地化的公司,如台積電(TSM)與越南Vingroup(VIC)。同時,黃金與歐元等避險資產因美元指數下跌而走強,SPDR黃金ETF(GLD)4月流入21億美元,EUR/USD突破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