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中國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今起發行,總額1.3兆元,涵蓋20年期與30年期,支持兩重項目與兩新政策。

中國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開賣 1.3兆元激發經濟活力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正式發行

中國財政部啟動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首次發行,涵蓋20年期(500億元)與30年期(710億元)兩個品種,總額1210億元。這些國債透過財政部政府債券發行系統進行招標發行,並預計於4月29日起在市場上市交易。此次發行是全年1.3兆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計畫的開端,較2024年的1兆元增加3000億元,顯示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的決心。

資金投向明確,聚焦兩重與兩新

根據預算安排,1.3兆元國債資金用途明確:8000億元用於支持「兩重」項目,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與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如基礎設施與科技創新;5000億元則支持「兩新」政策,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其中以舊換新規模達3000億元,較2024年增加1500億元。這些措施旨在刺激內需、促進產業升級,並為經濟注入長期成長動能。

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特點與投資方式

超長期特別國債指期限超過10年的利率債,具有緩解中短期償債壓力、實現「以時間換空間」的特點。其「特別」之處在於資金專款專用,聚焦特定政策目標,且作為國家發行的債券,信用度最高,被視為最安全的投資工具。此次發行的記賬式國債主要面向機構投資者,但在上市後個人投資者可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櫃檯或證券交易所購買,流通性強且可轉讓。

投資機遇與風險並存

專家表示,超長期特別國債若持有至到期,風險極低,是穩健投資的首選。然而,作為記賬式國債,其市場價格隨利率與供需波動,投資者除利息收入外,還可能面臨價格變動的資本利得或損失。對於非專業個人投資者,專家建議綜合評估投資能力、風險偏好與期限,謹慎參與市場交易,並密切關注後續發行情況以優化配置。

TMN 編輯部解析

中國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反映政府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下的積極財政策略。根據世界銀行2024年報告,中國自2020年以來透過特別國債有效穩定經濟,特別是1998年與2020年的發行分別助力金融危機與疫情後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5年第一季度預測,中國經濟成長率將穩定在4.8%-5%,部分得益於基礎設施投資與消費刺激政策。此次1.3兆元國債的發行,特別是對「兩新」政策的加碼,預計將推動消費品市場成長5%-7%,尤其在汽車與家電行業。

從財經趨勢看,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不僅提振內需,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低風險資產選擇。相較於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4.35%),中國30年期國債的穩定性與潛在收益更具吸引力,尤其對養老基金與保險機構。TMN編輯部建議投資者關注4月29日國債上市後的市場表現,若殖利率穩定在3.5%-4%,可考慮增持以對沖股市波動。個人投資者可透過銀行櫃檯或證券公司參與,優先選擇20年期國債以平衡流動性與收益。同時,歐洲的綠色債券市場(如德國與法國)近年快速成長,收益率穩定,投資者可分散配置以降低單一市場風險。長期來看,中國國債的高信用與明確用途,將為穩健型投資組合增添防禦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