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美國新汽車關稅4月2日起生效,25%稅率恐推高新車價格逾1萬美元。

美國新政加碼汽車關稅震撼市場 消費者購車成本恐飆新高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3月27日宣布,自4月2日起,對所有海外進口車輛徵收25%的關稅。此舉旨在提振美國本土汽車製造業,但其影響卻遠超政策初衷,從供應鏈到消費者購車成本,再到國際貿易關係,都將面臨深刻變革。


供應鏈重組與成本壓力

川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將直接衝擊美國汽車市場的供應鏈結構。美國境內銷售的汽車中,近一半依賴進口,這些車輛的零件與組裝多數來自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及歐洲等地。KPMG 分析師 Ken Kim 指出,為因應先前鋼鋁關稅,汽車業者已在今年2月大幅增加訂單,試圖在政策生效前囤積資源。然而,這種短期策略無法長期抵禦成本上升壓力。隨著25%關稅全面實施,進口車輛與零件的價格勢必上漲,迫使製造商重新評估供應鏈布局,或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新車價格飆升的預期幅度

根據業界分析,新車價格漲幅可能成為消費者最直接感受到的衝擊。Ken Kim 表示,依據當前市場數據,新車價格可能增加數千美元,部分車型甚至超過1萬美元(約33萬台幣)。以目前美國新車均價4.9萬美元(約162.3萬台幣)計算,這意味著價格增幅可能達到20%以上。對於中產家庭而言,這不僅壓縮購車預算,還可能改變消費行為,轉而延長舊車使用年限或轉向二手車市場。


美國汽車市場的消費負擔加劇

智庫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 Mary Lovely 分析,汽車價格上漲將使更多家庭難以負擔新車。以當前市場均價為基準,若價格突破6萬美元,許多潛在買家可能退出市場。這不僅影響汽車銷售量,也可能拖累相關產業,如汽車貸款與保險業。長期來看,消費需求的萎縮或將削弱美國經濟的整體復甦力道,與川普振興製造業的目標背道而馳。


北美汽車產業的潛在危機

加拿大汽車零件製造商協會(APMA)會長 Flavio Volpe 警告,關稅若涵蓋加拿大製造的零件,北美汽車產業可能在一週內陷入停擺。加拿大與墨西哥作為美國汽車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任何中斷都將波及底特律三大車廠(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此情境下,美國本土製造商即便享有政策保護,也難以避免生產線停滯與成本激增的困境,凸顯關稅政策的複雜性。


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升溫

此政策引發多方反彈。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遺憾,並稱將評估對策。日本則積極遊說豁免,強調其在美國的24座汽車工廠與大量就業貢獻。這些反應顯示,關稅可能觸發新一輪貿易衝突,甚至導致報復性措施。若歐盟與日本對美國產品加徵關稅,美國出口商將承擔額外壓力,進一步影響財經格局。


TMN 編輯部解析

川普的汽車關稅政策表面上旨在保護本土產業,但其實際效果卻充滿變數。短期內,供應鏈調整與價格上漲無可避免,可能刺激美國製造業增加產能。然而,長期來看,若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美國汽車業的全球競爭力可能受損。TMN 編輯部認為,政策成功與否,取決於政府能否平衡國內經濟利益與國際合作關係。對投資者而言,汽車製造與相關產業的股票可能面臨波動,建議密切關注後續貿易談判進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