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日宣布對全球多數國家實施所謂「對等關稅」,並於東部時間午夜正式生效,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04%的關稅。作為回應,中國政府於4月9日宣布將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原先的34%大幅提升至84%,顯示北京在這場由川普點燃的全球貿易戰中毫不退讓,雙方衝突進一步升級。
川普的關稅政策涵蓋幾乎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其中對中國的加徵尤為嚴厲。在中國最初宣布對美商品徵收34%關稅後,川普迅速追加50%關稅,使對華商品總關稅率達到104%。此舉促使中國做出更強硬回應,將對美關稅提升至84%,並在聲明中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專家指出,這些關稅最終將由進口中國商品的美國企業承擔,成本可能轉嫁至消費者,推高從iPhone到服裝等商品的價格。
除了關稅調整,中國於4月9日進一步宣布將11家美國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中國企業向其出售軍民兩用商品。被列入清單的企業包括美國光子公司(American Photonics)和SYNEXXUS,兩者均與美國軍方有合作關係。此舉表明中國不僅在經濟層面反擊,還試圖通過限制技術出口削弱美國軍事供應鏈,凸顯貿易戰向多領域擴散的趨勢。
11家美企名單分別為:
美國「美國光子公司」(American Photonics)
「諾沃特公司」(Novotech, Inc.)
「埃科達因公司」(Echodyne)
「馬文工程公司」(Marvin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埃克索維拉公司」(Exovera)
「特勵達布朗工程公司」(Teledyne Brown Engineering, Inc.)
「BRINC無人機公司」(BRINC Drones, Inc.)
「賽尼克斯公司」(SYNEXXUS, Inc.)
「火風暴實驗室公司」(Firestorm Labs, Inc.)
「奎托斯無人機系統公司」(Kratos Unmanned Aerial Systems, Inc.)
「多莫戰術通訊公司」(Domo Tactical Communications)
「英斯圖公司」(Insitu, Inc.)
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即將面臨關稅帶來的直接衝擊。根據美國-中國商業理事會數據,2023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出口總額達1,450億美元,主要商品包括油籽、穀物及油氣。中國提高關稅後,這些產業的出口商可能失去競爭力,而美國國內商品價格上漲也將加劇通脹壓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堅表示,美國若真想通過對話解決問題,應展現平等與互利態度,顯示北京目前無意妥協。
中美貿易戰的最新升級不僅是雙邊博弈的延續,更反映全球供應鏈與貿易格局的重塑。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TC)2023年報告,美國對華出口中農產品佔比超過30%,而中國對美進口的電子產品和機械設備則佔其總進口約25%。此次關稅戰若長期持續,美國農產品出口可能萎縮10%-15%,而中國製造商則需尋求歐洲或東南亞市場替代美國需求。世界銀行2024年3月預估,全球貿易戰若加劇,可能導致2025年全球貿易量減少2.5%,台灣作為中美供應鏈關鍵一環也難以置身事外。
從投資角度看,貿易戰對美國科技與消費品板塊的影響尤為顯著。Gartner 2024年第一季報告指出,若關稅成本全數轉嫁,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價可能上漲8%-12%,投資者應關注蘋果等公司的供應鏈調整進展,例如是否加速轉移至越南或印度。同時,油氣與農產品出口商如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可能因中國市場萎縮面臨營收壓力,建議投資者審視其財報中的出口收入占比,並考慮增加抗通脹資產(如黃金ETF)的配置以分散風險。短期內,中美雙方態度強硬,貿易戰難見轉機,市場波動性料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