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近年來,台灣科技廠商積極將製造重心轉向印度,以抓住其快速成長的市場機遇。微星(2377-TW)已在清奈設立筆電生產線,推出MSI Modern 14和MSI Thin 15兩款產品,專為印度消費者設計。宏碁(2353-TW)則擴大當地布局,涵蓋PC、筆電及生活家電,瞄準消費與商用需求。網通廠商如神準(3558-TW)和正文(4906-TW)也不落人後,印度市場營收占比達10%至15%。正文董事長陳鴻文指出,隨著中國廠商受限,台灣製造憑藉技術優勢成為印度供應鏈的理想選擇,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然而,印度製造的財經風險逐漸浮現。華碩(2357-TW)於2024年第四季因印度雲服務供應商Yotta拖欠貨款,提列53.51億元呆帳,導致稅後純益僅剩16.38億元,較前季銳減87%,年減58%。這筆款項源自2024年4至6月的伺服器出貨,占該業務全年營收約10%。華碩表示,正積極與客戶協商以收回款項。印度台商總會總會長何 permetter炘透露,拖延付款在印度司空見慣,當地企業不視其為重大問題,但台灣上市櫃公司需依法提列呆帳,凸顯兩地商業文化的顯著差異。
美國與印度的貿易摩擦為台廠增添不確定性。當前,印度製手機出口美國享0%關稅,但美國產品進入印度市場卻面臨16%至20%的關稅,雙方談判因此陷入僵局。印度商業部雖提出削減關稅的方案,卻難以滿足川普「對等貿易」的強硬立場。若2025年4月2日談判未果,川普將對印度實施對等關稅,可能波及台廠在印度的製造布局。屆時,出口美國的成本優勢或將縮減,迫使供應鏈重新調整策略。
華碩呆帳事件與潛在關稅威脅,揭示印度製造風險的多重面向。何俊炘建議,台廠在與印度企業交易時,應深入了解當地商業慣例,對新創企業的財務穩定性尤需謹慎評估。同時,美印貿易談判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台廠在印投資的長期回報。若關稅政策趨嚴,台灣科技廠可能需轉向其他新興市場,或加大在地化生產比例,以分散風險並維持競爭力。
台科技廠進軍印度製造,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華碩53.51億元呆帳凸顯當地商業文化的隱性成本,而美印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則為供應鏈穩定性蒙上陰影。TMN編輯部認為,台廠應從華碩案例中吸取教訓,強化風險管理,並密切關注4月2日後的政策走向。印度市場的成長潛力無疑誘人,但成功的關鍵在於平衡短期財務風險與長期戰略布局。未來,靈活調整供應鏈將是台廠在印度立足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