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2025年4月,美國宣布暫緩對台灣實施關稅政策,為期90天,給予台灣寶貴的談判窗口。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政府已迅速組成專業談判團隊,與美方展開密集交涉。4月11日晚間,雙方透過視訊會議交換意見,確立互利共贏的對話模式。卓榮泰強調,談判以「爭取國家最大利益、維護產業國際競爭力」為核心,雖因國際慣例無法公開細節,但承諾未來將向國人詳細說明進展。
為緩解關稅可能帶來的衝擊,政府推出880億元支持方案,涵蓋9大面向、20項措施,聚焦產業升級與內需擴張。原定4月14日公布申請細節,因美方暫緩關稅,政府決定延後一週發布,以更精準回應產業需求。卓榮泰透露,方案將納入設備更新補助,協助企業汰舊換新,進一步接軌國際市場。此舉顯示政府對政策靈活性的重視,力求措施更貼近實際。
關稅談判的同時,政府同步關注勞工福祉與長期經濟發展。總統賴清德指示勞動部推出150億元「安定就業」計畫,確保勞工權益不受影響。國發會則著手制定中長期策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動能。卓榮泰強調,880億元並非「撒幣」,而是針對產業痛點量身打造,後續將透過特別條例與預算,展現政府執行力。
為確保企業與民眾獲得即時支援,行政院要求各部會以現有預算應急,並動用第二預備金及信保、就安等基金,解決短期資金缺口。針對彰化縣長王惠美的建議,政府已設立190條服務專線,提供關稅相關資訊。此外,2025年5月1日起的營所稅與綜所稅申報期限延長至6月底,減輕民眾壓力,展現政策的人性化考量。
關稅談判也為台商回流創造契機。卓榮泰表示,政府歡迎在中國或東南亞投資的台商回台設廠,並承諾解決水、電、土地與人才問題。勞動部將全面規劃人力政策,能源方面則確保2032年前供電無虞,並持續探索新技術。這些措施不僅回應關稅挑戰,也為台灣經濟注入長期活力。
台美關稅談判的90天黃金期不僅是短期危機的緩衝,更可能是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時刻。根據經濟部2024年統計,台灣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30%,其中半導體、機械與汽車零部件占大宗。若關稅長期實施,台灣中小企業可能面臨成本上升10-15%,影響全球競爭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4年報告顯示,貿易保護主義可能使全球供應鏈成本增加7%,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需靈活應對。
從財經視角看,880億元支持方案的設備更新補助將刺激內需,並帶動機械與製造業成長。TMN編輯部建議投資者關注台積電與聯發科等龍頭的供應鏈調整,特別是其在美投資進度,這將決定未來訂單穩定性。此外,投資者可考慮增持工具機概念股,如上銀科技,其產品直接受益於設備升級需求。對企業而言,加速數位轉型與綠能技術研發,將是對抗關稅不確定性的長期策略。
更廣泛來看,關稅談判反映全球貿易環境的複雜化。世界貿易組織(WTO)2024年報告警告,區域貿易協定的碎片化可能削弱中小經濟體的談判力。對消費者來說,建議關注政府補貼下的新能源車與智慧家電優惠,搶在價格波動前購置。對政府而言,與歐盟或東盟深化貿易協定,或許是分散風險的下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