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行政院於 4 月 4 日召開「因應美國關稅 我國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記者會,宣布將推出 880 億元的產業援助計畫,以穩定經濟與產業發展。此計畫涵蓋九大面向、二十項措施,針對工業與農業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以降低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
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此次援助計畫的核心目標為「全面積極準備、有效控管風險、擴大支援產業」。九大面向中,工業部門獲得 700 億元支持,涵蓋金融支援、行政成本降低、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租稅優惠與就業安定等六大重點。農業則獲得 180 億元,專注於金融支援、提升競爭力與拓展市場。
二十項措施包括融資貸款優惠、租稅減免、外銷能力強化、轉型輔導及市場拓展,確保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能夠適應變局。此外,政府亦制定就業安定措施,以減輕關稅政策對勞動市場的衝擊。
卓榮泰強調,台灣與美國長期為貿易夥伴,並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支持美國 AI 產業發展。然而,美國關稅政策變動劇烈且充滿不確定性,政府將持續關注並與美方進行嚴正交涉,以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此外,政府亦將參考全球其他國家應對關稅的策略,協助台灣企業進行產業佈局。例如,鼓勵企業分散風險,選擇東南亞、歐洲或美洲等地設立生產基地,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
根據行政院的評估,此次關稅政策對台灣多個出口產業產生重大影響。其中,電子資訊、鋼鐵、金屬、機械、汽車零組件、建材及家電等工業類別受影響最深。農業方面,蝴蝶蘭、毛豆、茶葉及漁業產品如吳郭魚、鬼頭刀、鱸魚等亦可能面臨市場縮減與競爭優勢降低的問題。
政府已要求經濟部與農業部進一步說明具體支援措施,以協助各產業減輕關稅帶來的壓力,並維持台灣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美國近期對全球多國實施普遍性關稅政策,顯示其貿易戰略正在調整,可能與 2024 年總統選舉相關,試圖強化美國本土製造業競爭力。然而,這一政策無疑將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如台灣。
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2023 年台灣對美國出口總額約 800 億美元,占總出口的 14%。若新關稅措施導致出口減少 10%,將對 GDP 產生約 0.5% 的負面影響。此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全球貿易摩擦導致的關稅平均提高 5%,可能使全球 GDP 減少 0.8%。
面對挑戰,企業應關注市場多元化策略,例如開拓東協市場或深化與歐盟的貿易合作。此外,政府應進一步與美方談判,爭取關稅豁免或特殊待遇,並強化產業升級,如提升高附加價值產品的生產比重,以減少關稅對競爭力的影響。
投資人可關注台灣受影響產業的企業財報,特別是電子、鋼鐵與農業類股,並追蹤政府補助資金的實際運作情況,以評估政策對企業營運的具體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