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財經編輯部報導
2025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國際站發布新貿節數據,顯示歐洲市場成為中國商品的新熱點。訂單量、商品交易總額(GMV)及支付買家數均實現年率增長超45%。其中,法國訂單量激增125%,義大利增長60%,西班牙54%,英國48%,德國38%。這股熱潮反映了歐洲買家對中國產品的強烈需求,尤其在美中貿易戰加劇的背景下,歐洲成為中國出口的關鍵支點。
除了歐洲,阿里國際站數據顯示,中東、南美及日韓等市場同樣表現搶眼。加拿大、澳洲、墨西哥、南韓和阿聯酋名列訂單數前茅。增速方面,阿根廷訂單年率增長101%,智利70%,沙烏地阿拉伯40%,澳洲36%。這些市場的蓬勃發展顯示中國企業正積極開拓多元化出口渠道,以分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中歐貿易的增長正值雙方努力緩和關係之際。面對美國新一輪關稅壓力,中國積極修復與歐盟的經貿聯繫。近期,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歐洲官員訪華,中歐還成立了電動車供應鏈和農產品准入等工作組。習近平公開呼籲中歐共同捍衛全球化,反對單邊主義。歐盟則同意監測美國關稅引發的貿易轉移,並與中方保持密切溝通,顯示雙方在貿易協調上的進展。
中歐貿易並非毫無挑戰。2025年3月,雙方重啟中國電動車最低價格談判,此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最高35.3%的關稅。數據顯示,2025年1-2月,中國對歐電動車出口量年率下降15%,延續2024年10%的跌勢。關稅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北京希望透過談判化解爭端,為中國車企爭取更公平的市場環境。
中歐貿易的爆發式增長為全球供應鏈重組提供了新線索。根據國際貿易中心(ITC)2024年數據,歐盟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市場,占中國出口總額的16.5%。阿里國際站的45%訂單增長顯示,中小企業正成為中歐貿易的新引擎。然而,歐盟對中國製造業補貼的擔憂依然存在,歐洲商會2024年報告指出,近60%的歐企認為中國市場准入仍不夠透明,這可能限制中歐合作的長期潛力。
從財經視角看,阿里國際站的成功凸顯電商平台在貿易戰中的靈活性。TMN編輯部建議投資者關注跨境電商概念股,如阿里巴巴與京東,其國際化布局將受益於歐洲需求增長。此外,投資者可考慮增持新能源車零部件供應商,如寧德時代,隨著中歐電動車談判推進,其出口訂單有望回暖。對企業而言,加速數位化與本地化行銷,特別是針對法國與德國市場,將是搶占先機的關鍵。
更廣泛來看,中歐貿易的深化反映了全球化格局的裂變。世界銀行2024年報告預估,貿易保護主義可能使全球GDP增長放緩0.8%。對消費者來說,建議關注歐洲進口商品的折扣機會,因中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短期內仍將持續。對中國政府而言,與東盟或RCEP成員國深化貿易合作,將有助於分散美中貿易戰的風險,穩定出口市場,並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跨境電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