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TMN 政治編輯部報導
2025年4月18日,總統賴清德赴嘉義與台灣鯛、鱸魚養殖業者座談,針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批評其「獨裁」並揚言罷免,賴清德未予回應,僅抿嘴望向媒體後離場。面對美國川普政府4月3日宣布的對等關稅,賴清德強調政府已迅速推出880億元支持計畫,涵蓋農漁業等受創產業,並承諾以五大策略帶領台灣經濟突圍,展現穩健執政決心。
賴清德表示,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台灣農漁產品出口,行政院於4月4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九大面向、20項措施的880億元支持計畫,其中農漁業獲三大面向、六項措施,預計投入100-200億元補助與技術升級。賴清德強調,農漁業是台灣「起家業」,政府絕不因關稅談判犧牲其利益,將持續作為產業後盾,確保農漁民權益與國際競爭力。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成功培育土魠魚人工種苗,養殖百餘天無異常,標誌台灣養殖業新里程碑。賴清德指出,土魠魚具高經濟價值,適合歐美市場,未來將與虱目魚、吳郭魚、鱸魚及龍膽石斑並列,擴大出口品項。2024年台灣鯛占美國市場比重從疫情前的60%增至80%,顯示政府支持有效,土魠魚的突破可望進一步鞏固台灣水產在全球的地位。
賴清德於4月5-6日接見科技、傳產與中小企業代表,並透過影片向全民公布五大策略:
一、組建談判團隊爭取降低關稅;
二、落實880億元支持計畫;
三、制定中長期經濟發展藍圖;
四、立足台灣布局全球,擴大對美投資;
五、推動產品行銷國際市場。
彭博社報導,台灣2024年對美出口成長5.2%,顯示多元化策略已見成效,預計2025年將抵消部分關稅衝擊。
川普關稅政策對台灣經濟構成挑戰,但賴清德的迅速應對展現政策彈性。中央社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農漁產品出口額達58億美元,美國占28%,關稅推高成本恐使出口量下滑10%。然而,880億元計畫與土魠魚養殖突破可望穩定產業信心,McKinsey 2025年報告預測,台灣水產若擴大高價值品類,2027年出口額可增至70億美元。
從財經視角看,關稅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台灣憑藉半導體與農漁業優勢具突圍潛力。Gartner估計,2025年全球農產品貿易因關稅成本上升6%,台灣若強化對歐盟與東南亞出口,可降低對美依賴。惟談判進度與美國政策不確定性仍存風險,企業需靈活調整供應鏈。
賴清德面對川普關稅與朱立倫「獨裁」批評的雙重挑戰,以沉默回應政治爭議,同時推出880億元支持計畫,展現執政穩健與經濟應變力。政治與財經的交織下,台灣正面臨全球貿易重組與國內藍綠對立的雙重考驗。中央社數據顯示,2024年台灣農漁產品出口額達58億美元,美國市場占28%,川普4月3日對等關稅(最高145%)與5月2日取消800美元免稅優惠(de minimis),預計使農漁出口量下滑10-12%。賴清德的五大策略與土魠魚養殖突破,旨在穩定產業信心並開拓新市場,卻也因藍營抗爭而增添執政壓力。
朱立倫指控賴清德「獨裁」並揚言罷免,延續國民黨對「幽靈連署案」司法爭議的抗爭策略,試圖透過街頭動員與輿論壓力削弱民進黨執政正當性。2025年第一季,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賴清德滿意度為48%,較2024年下降5個百分點,反映藍營攻勢對中間選民的影響。謝龍介等藍營領袖的強硬姿態(參見4月17日北檢抗議),可能進一步激化街頭抗爭,增加賴清德推動經濟政策的阻力。然而,賴清德選擇沉默回應,顯示其試圖將焦點轉向經濟與民生,避免陷入政治口水戰,鞏固執政穩定性。
川普關稅政策推高台灣農漁產品成本,Yale Budget Lab估計,美國消費者年支出增加3800美元,間接推升對低價進口商品的需求,中國跨境電商如淘寶因此受益(Sensor Tower顯示淘寶在美下載量居次)。台灣則需透過多元化市場與技術升級突圍。農業部水試所的土魠魚養殖突破具戰略意義,McKinsey 2025年報告預測,高價值水產品種可推升台灣2027年農漁出口額至70億美元,特別是對歐盟與東南亞市場(2024年出口占比分別為15%與20%)。880億元計畫的100-200億元農漁補助,預計穩定中小型養殖戶,短期內可望將出口損失控制在5%以內。
從宏觀財經看,關稅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Gartner 2025年預測,貿易成本上升6%,台灣憑藉半導體與農漁業的雙引擎具備競爭優勢。2024年台灣對美投資成長8%,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量產(4奈米,良率達台灣水準)顯示對美布局成效。惟談判進度與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川普5月6日將審議關稅豁免)仍存風險,企業需靈活調整供應鏈,中小型農漁戶則需數位化轉型以提升競爭力。
賴清德的關稅對策若成功執行,可緩解農漁業衝擊,鞏固南部選民支持,對2026年地方選舉有利。然而,藍營的抗爭若升級(如謝龍介嗆聲街頭常見),可能分散政府資源,延緩政策落地。台經院年初上修 2025 年經濟成長 3.42%為3.8%,在川普關稅的衝擊之下,台灣2025年全年GDP成長仍可望維持2.85%,但最悲觀情境下,對等關稅談判失控,全球陷入經濟衰退、停滯性通膨,台灣全年GDP成長恐怕僅剩0.16%,農漁業與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反之,土魠魚等高價值品類的出口突破,可為賴清德贏得經濟政績,抵消藍營的政治壓力。